一双红布鞋

•2010/11/11 • 发表评论

         生日已经过了几天了,现在实在有些炒冷饭的嫌疑.

         几个星期前和同学聊天聊起了我穿的小红鞋,我就顺便给同学解释了下中国本命年及本命年穿红的传统.结果同学反应太快,大叫”你已经24岁了!”我只能赶紧解释”技术上,我其实才23……”

         他们知道了我的生日,于是在我生日的那天为我做了个蛋糕.技术上讲那其实不是蛋糕,更像是派,当然这对我来讲已经无关紧要了.他们还带了蜡烛,于是吹蜡烛吃蛋糕这件我在国内都几年没有做的事情,竟然在他乡做到了.

         下面来说说我在这个生日的其他收获.

         Ariel同学在Facebook上分享了我们毕业旅行时她拍的视频,主角是我,主题是干什么输了于是我要给酒吧的酒保唱歌听.我不知道是我忘记了还是根本就不知道这段视频的存在,反正在看到它的那一刻,我穿越了.

         含笑小朋友也没闲着,于是有了下面的祝福:

        

         广大群众各显神通,在世界各地将Bico同学的生日庆祝得有声有色.Bico在这里给大家鞠躬了!

红烧鸡腿

•2010/10/09 • 一条评论

         吃午饭时收到SFR发的一句话新闻,国内某异见人士得了诺贝尔和平奖.我给旁边的法国同学看,告诉她得奖者正在监狱,真是讽刺.

         我突然想到上周五上一门叫”传媒法”的课时,老师平淡地介绍在1880年法国便已有了出版自由,并且强调是真正的完全的自由.

         同学间的交流很多靠Facebook,我在刚到法国时便注册了twitter,虽然我并不活跃.有很多人在质疑我去国外读传媒专业的意义,我想我已经给了你们答案.

         学校的开学日期比我预计迟了一个星期,使我得以去趟巴黎,虽然我一直计划的是先去布鲁塞尔,再去巴黎,因为地理上的便利.烈女老说的”计划赶不上变化”的生活态度真是法国的生活哲学.

         巴黎像极了北京,宽阔的街道,高大的树木,以及形形色色的游客.最主要是我在这里见到两个大学时同寝的好友,吃饭聊天就好像我们还在北京一样.

         因为工程师的电话,我错过了下车.于是从巴黎返回里尔的车一直开到了加来,离英国只有一道海峡.于是我不仅错过了里尔,也错过了工程师上门安装电话,之后更是给我带来我无止尽的噩梦.不是约不到工程师,就是工程师爽约,再加上什么我有时间他没时间一类的,3个星期便过去了.等到安装调试完毕的那天,内牛满面.

         听不懂课真的令人心力交瘁.作为班里唯一的亚洲人,我表示压力很大.直到某次课间有同学问我是否听得懂,我表示否定后,她说她也不大听得懂,”对于我们法国人也很难”.我突然坦然,竟然会满足.

        在经历了连续阴天下雨3个星期后,终于在上周日迎来晴天.我迫不及待地去冲去星期天市场,冲去美术馆,过了在里尔最充实的一天.

        时常会有老师问我是否能够跟上课程,如果有什么问题随时都可以找他们.直到今天,真的有老师为了我一个人而放慢语速,使我对新的生活死心塌地.

        今晚的红烧鸡腿就是各种成功,哦耶.

       

密码保护:从18岁开始苍老

•2010/08/02 • 要查看留言请输入您的密码。

此内容受密码保护。如需查阅,请在下列字段中输入您的密码。

闯关东

•2010/07/14 • 2条评论
     这大概是我生平最狼狈的一次旅行.我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生活终于在我到达大连时给了我沉重一击.
 
     起初我还在登上烟台驶往大连的滚装船时小鹿乱撞,这是我第一次坐长途客船.
     船的名字有点傻,叫棒槌岛号.
     我登船时正看到集装箱货车轰隆隆地开进船底,乘客则通过楼梯步入船舱,灰常铁达尼.
 
     开船前还有10分钟,一个东北老太太终于风尘仆仆地冲进我们这个6人舱,放下行李便开始向我们讲述她的故事:
     "哎呀妈呀,咋这么难找尼,刚有个人还让我再下一层,得亏我没听他的……"
     "现在旅游旺季票不好买,我买不到坐票才买这个的,以前我……"
     半个小时后,等老太太出去上厕所时,另一个东北女人轻叹一声:
     "这老太太咋这么能说尼,也没人理她,她就一个人跟那唠."
     我才知道,原来并不是每个东北人都那么爱贫.
 
     在船中正值世界杯决赛,然后听到广播,船上可以转播比赛,顿感好贴心;
     然后又听到需要购票观看,顿感好恶心.
 
     船到大连的时间有点尴尬,清晨5点半.
     但这已经是夜间航线最晚的到达时间,还有一班凌晨3点到.
     在船上的一夜并不如我想像的那么惬意:
     有小孩们抑制不住坐船的兴奋而在船舱中用高分贝欢乐着,然后会有某个乘客用更高分贝大喊一声:睡觉了!你们还跑什么跑!!
     船舱中没有窗户,睡觉熄灯后整个一暗无天日;
     冷气无法调节,说实话,有点热.
     于是在这种环境中辗转一宿,又突然在凌晨4点半被叫醒,说船快靠岸了,终于one head, two big.
 
     大连的城市环境令人印象深刻,整齐不单调,热闹不聒噪.
     想想我这半年走过的地方,要论城市环境脏乱差,跟北京比,无出其右.
     但同时我也不得不抱怨,我来大连前众多人同我说大连不好玩却也是真的.
     当然,判断一个地方好不好玩的标准太多,但至少不能只有广场吧.
     再加上我莫名头疼脑热,跑肚拉稀,我在大连的短短30个小时中,有一大半时间都在酒店中度过.
 
     我在大连的第一站便是老虎滩海洋公园,门票高达令人咋舌的190元.
     正值暑期,在这个缺少其他消遣去处的城市里,老虎滩便扮演起了暑期托儿所的角色.
     海豚海狮等表演秀成熟老练,表演前的商业推销与之后的表演衔接得严丝合缝;
     园内各附加自费项目遍地开花,老虎滩公园变成老虎机乐园.
     这并不是很差的公园,只是190实在不值.
 
     印象中大连是国内唯一保留有轨电车运营的城市,然而很不幸,我坐的电车还未驶出一站地便停住了.
     原来路中间有两辆出租车相撞了,而撞车的位置恰好在铁轨上,于是前后两个方向的电车都被积压.
     这种被动抛锚的情境我的确没有料到,也让我明白为什么这种看似风尚的交通工具,并没有在其他地方被保留下来.
 
     我在大连遇到的出租车司机不然就是话痨,有一位甚至跟我聊起了A片,表明他接受不了日本捆绑滴烛油的重口味,同时相对于身材而对闫凤矫的脚嗤之以鼻;
     要么司机惜字如金,停车后用手向窗外一指,示意我到了,全程没有听他发出任何声响.
 
     我以前一直以为我吃过地道的东北菜,来到大连才发现错了.
     有一顿晚饭我们是在炕上吃的,要盘腿的那种.
     点菜区还有垒起的灶台,炖着猪肉酸菜,小鸡蘑菇,而我们点的菜我更是闻所未闻,甚至主食已经弄软烂的玉米粒要用凉水泡着吃.
     这个饭店的名字叫"两口猪".
 
     出门在外上网是件麻烦事.
     如果不在酒店,便只能寻找麦当劳或咖啡馆,同时必须是知名连锁咖啡馆,以保证不管在哪里,他们都能有一贯的服务.
     国内众多的城市都雄心勃勃地想要打造成无线城市,然而如若只靠商家来完成,那"无线城市"的概念对我们来说还太遥远.
 
     这趟出远门前,北京正值四十几度的高温,来到海边,顿时觉得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然而我却仍然将旅行结束前的身体不适归因于离家太久,大概身体在提醒我不能忘乎所以.
 
     旅行最后一天的早晨上网,终于收到了我处心积虑想得到的录取通知书.
     我明白,一场新的旅行又要开始了.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2010/06/05 • 一条评论
     我迟迟没有回想这次旅行的原因是不想让游记追求所谓政治正确,同时又避免说好话说得太乡愿,又或者变成城市间的PK大战,所以现在干脆选个不会错的题目,开宗明义.
 
    
     外滩美术馆正在进行一场名为"农民达芬奇"的展览.
     "重要的不在飞起来,(而是)不知如何降下."是印在在馆外的巨大标语,观展前让我觉得莫名其妙.
     所有展品均为农民创作,除了艺术作品,还有机械装置,包括潜水艇,机器人甚至飞机.
     馆外的标语只是农民最直白的表达,它所造的飞机要飞起来其实并不难,难的却是不知道怎么降落.
     也许创作人并没有想过,他最直白的表达给了观展人最强烈的震撼,大概生活中也需要这样的哲学.
 
 
    
     上海邮政大楼是我大学时从校园网的某个旅游节目中看到的,只记得"老邮局"及"苏州河"两个关键词,这次便鲁莽找去.
     大概一个成功的建筑,是可以通过它的外观来向你传达它的一切信息:年代,功用,以及地位.
     我沿着外滩走到苏州河与黄浦江的交汇处,左转继续前行.我甚至不知道它在哪里,因此也无从知晓需要再沿着苏州河岸走多久.
     然而我却确信,前方看到的有着高耸巴洛克风格钟楼的建筑便是我的目的地.
     然后,我真的找到了.
     邮政大楼里除了有仍然未失其原始功用的巨大邮局外,更开辟出一处邮政博物馆,展现中国邮政发展历史.
    
     邮政大楼的天台开辟为观光之用,上面照片中的风景也是从那里所得.
     这个角度让我欣喜的原因在于,除去传统的陆家嘴景致外,你还可以同时看到黄浦江与苏州河,甚至著名的外白渡桥.
 
    
     1933是一处由屠宰场改造成的艺术园地.
     改造成果很好的保留了屠宰场生硬无情的一面,那些狭窄的水泥通道正是当年牲畜的不归路.
     这片艺术园区比较遗憾地还大部分处于空置状态,只由少数几家摄影沙龙,咖啡馆以及商店支撑.
 
    
     上海博物馆是我上海之行的最后一站,让我感情复杂.
     我向Vero抱怨安检处的武警粗鲁无理的种种举止,让我气愤地想向上海市长写信.
     然而馆中藏品的丰富与精美让我叹为观止,之前的不愉快经历也不再去想.
     Vero在我去前便大力推荐的瓷器馆,的确有着登峰造极的工艺.我姑且发一张远景照片,给你们留下遐想.
     上海博物馆在人民广场的中心位置,向世界各地人民展现中国历史文化的深远及博大.
     然而在帝都中心广场的中央,却是停尸房,个人崇拜光芒万丈.
 
    
 
    
     去上海前,Vero便答应要带我去松江.在上海开埠前,这里是上海的中心.
     如今作为上海的近郊,向我们展现了城市新城的魅力.
     这里见不到如北京天通苑,回龙观这样超大型高密度社区,反而依山傍水规划出一个个亲近自然的居民区.
     松江的第一站是程十发艺术馆,干净,纯粹.
     之后我们去的某个主打异国情调的小区竟然也有自己的美术馆,而馆中所有展品都为松江居民创作.
     我们时常讨论,如何营造出全民都能积极参与的文化氛围,是否同时也该反思,我们又给了居民多少参与的机会.
     同样地,某一次我去南锣时,正值评选北京魅力社区的活动.
     南锣的居民在胡同中支起桌子,分发宣传物,号召游人支持南锣.
     由居民自己来保护宣传社区文化,这样不是更鲜活,更动人么?
     我想,如果把世博会的城市案例馆搬到松江,呼应世博会口号,应该更加有说服力.
 
    
     西塘是离上海市区最近的一处古镇,位于浙江嘉善,因<谍中谍3>的拍摄而名声大噪.
     似乎每一座古镇都会面临同样的难题,一方面想要靠旅游业来发展,一方面却又不得不面对游人过多而带来的负面影响;一方面要保护传统文化,但又一方面不得不向发展过程中的商业化妥协.
     我不能对由打着小旗的导游带领的一批又一批旅行团游客翻白眼,因为我自己也是游客,但我的确反感摩肩接踵的旅行.
     在西塘随便拍个照片都很豆瓣:木器,棉布裙,小桥流水,写生的学生,不理游人的狗.
     在一家店的墙上见到一张记事贴,寥寥几个字"西塘没有艳遇,我很失望.".
     西塘没有艳遇,我也很失望.
 
    
 
    
     我一直自豪于北京的宽阔街道,那种大气与风度不是世界上其他城市所可以媲美的.
     直到我读了一篇有关城市街区密度的文章,才明白宽阔并不总是好.
     譬如你无法在道路两侧种植梧桐便可将整条街道都荫蔽起来,譬如你无法在街道的一侧看到另一侧使你感兴趣的事物便可轻松穿越过去,譬如宽街道带来的大车流.
     上海的街道宽度刚刚好,就像走在思南路,既不用担心烈日,又可以随处欣赏老宅,实在是过瘾.
     我不能看到上海种类丰富层次分明的绿化就攻讦北京,因为一切植物都以气候与纬度为依托;
     我不能一味赞赏上海的蓝天白云和干净街道而嫌弃北京,就好像北京的沙尘其实并不产自北京.
     然而理由总归只是理由,一个舒适的城市环境同样也是靠付出与积累而获得.
 
    
     去世博会便要做好排队的准备,也要接受无法一一参观热门场馆的无奈.
     于是热门场馆中我只选择了最令我感兴趣的法国馆,配合其他各有风格的小场馆,一天下来一共参观了19个.
     在法国馆外排队时看到的肖像画很有意思,全都是中国儿童.他们并没有微笑,相反看上去狰狞与可怕.
     法国馆的丰富远远不止于媒体所大肆宣扬的来自奥塞博物馆的7件国宝级艺术品,科技产品,奢侈品,甚至健康生活理念同样都是法国馆的展物,最后还不忘拉上海外领地大溪地,宣传法国大陆外的旅游.
    
     场馆硬件似乎永远是吸引游客的最重要因素,有多少人是因为英国馆的华丽外观或沙特阿拉伯馆中的最大IMAX屏幕而前往?
     发达国家或富裕国家自然有实力去做夺人眼球的东西,然而对于一些小国,便只能在馆内利用声光电影打造梦幻场景.
     其实,世博会在某些程度上有些像北京朝阳公园过年的洋庙会,尤其对于那写强弩上弓的小国来说,便只能宣传风土人情,于是成了旅游展.
     北京台某档节目的广告语我很喜欢:浮华易逝,风格永存.
     在184天的热闹后,世博会的参与国们能留给观众什么?
    
     世博会给上海的面貌带来了许多正面影响,对于生活在其间的人们同样也是.
     然而我却不得不担心,就像奥运后的北京一样,上海的城市修养会有多大的提升?
     不管怎样,有一件事是可以确定的,半年养成的习惯总比两个月养成的更牢靠.
 
     我常上的本地城市论坛里似乎自从4月30号晚上开始便又多了热闹起来的理由.
     冷眼的,讥讽的,旁观的,种种.
     至于媒体上时常讨论的究竟是上海的世博会还是中国的世博会,也便经常引发地域大战.
     我不能说我是为了世博会而去上海,但世博会的确也成为我旅行的促动力.
     你可以批判或否认这场盛会的结果与意义,但却不能忽视举办者的努力与付出.
     我从前同许多人一样,对这座城市有太多误会,无非集中在历史与文化上.
     但无论是积累的还是所谓速成的,放在历史的长河中都只是一瞬的事.
     我们需要讨论的,难道不应该是持久么?
     谢谢Vero,谢谢Echo,让我重新认识了独一无二的—上海.
    

And……envy my fate!

•2010/05/14 • 3条评论
     你为什么要辞职啊?
     那你辞职后做什么啊?
     你决定了啊?
     你打算去哪啊?
     你申了什么学校啊?
     你什么时候走啊?
     你学什么专业啊?
     你去多久啊?
     你现在天天在家做什么啊?
     你不去找个活啊?
     学校还没给你通知啊?
     其实,给别人交代生活,远比自己过活更辛苦,更残忍.
     所以我一度在所有即时聊天工具上隐身,并且现在又打算这么做.
     我只想默默地,给自己一个答案,然后再给你们一个交代,不用大喘气的那种.
     我已经等了5个月,你们愿意等多久?
 
     我在一个半月中,用了所有在地铁列车上的时间读完了一本小说.
     主人公在今晚最后的阅读中遭遇不测,临死前的表白让人心痛.
     "C’est peu important quand on meurt.
      Ce qui est important est ce que tu faisait quand tu meurt.
      Quant à elle, elle était prête d’aimer…"
     一个主人公的死,却成了另一个主人公的自我救赎.
     "Je ne me suiciderai pas et je ne brûlerai rien du tout.
      Car, pour vous, je traquerai désormais les toujours dans le jamais.
      La beauté dans ce monde."
 
     我第二任健身教练,终于,也走了.
     下星期,我会迎来我的第三任.
     教练一遍又一遍地问我,是不是觉得他有些不负责任.
     我苦笑一声,我自己也是甩手不干了的主儿啊!
 
     我妈终于在我待业137天后语重心长地对我说,
     "你是不是该出去干点什么或者学点什么,一直待在家里会变傻."
     我的妈啊,百无聊赖的生活不会让我变傻,却有可能把我逼疯.
     但疯了后,我就真的可以当一个作家了,所以未必是什么坏事.

再见,第三极.

•2010/03/19 • 3条评论
    
     我并不是今天才知道第三极书局的死去,只是一直不愿相信.
     我以为也许在搬出那座我习惯去的写字楼后,它还会在那个三流书城的地下偏安一隅.
     然而通往地下的楼梯如今已用两个大木柜堵住,保安轻松地说到"破产了",但对我来说,倒下的不仅仅是一座书店.
     第三极陪伴了我的大学生活,虽然我并不是一位称职的购书人.
     我说不好第三极的死去是因为什么,也许并不只是因为在与马路对面国营书店的价格战中败下阵来,而对面只有永远冷漠的身着蓝色工作服的导购.
     一座书店当然可以有格调却不造作,不用卖杂货而渐渐变成小资版百货商场,却仍然找不到需要的东西.
     北京有太多让我深爱的理由,第三极的死去却恰恰成了相反的一个.
     再见,走好.

健身房里那点儿事

•2010/03/10 • 3条评论
     一个身高只有1米6几的女人体重却小200斤.
     因为几年前的手术,至今仍在服用激素类药物.
     30大几,未婚.
     婚礼计划今年5月举行,但狠心的未婚夫说如果体重减不下就不娶她.
     于是她找到我的教练.
     女人每礼拜去9次健身房,周一至周五每天一次,周末上下午各一次.
     但因为心理压力与未达到心理预期,健身时会闹情绪.
     我听了觉得很荒诞,教练则在旁边淡淡地说了句"欲速则不达".
     接着我们又八卦了她的未婚夫,几年前靠女人勉强留在了北京而不用回农村老家.
     女人觉得男人太不仁义,教练也这么觉得.
 
     那个年轻的小男孩竟然跟我一样大,但却俨然练出了倒三角.
     他跟教练是老乡,之前也在健身房做过私教.
     再之前,他是省体操队的.
     现在在回龙观开家理发馆,虽然不怎么挣钱,但也够活.
     而且他家境其实很好.
 
     碰到了之前的教练来健身房玩.
     年轻,漂亮,活力.
     现在去了一家中学当体育老师,生活安逸.
     于是打算学开车.
     前教练走后,现教练感叹学员给她介绍了个好工作.
     现教练却不知,前教练的简历是我帮她做的.
 
     这是今天上课时的八卦所得,对其他人的指指点点不计.
     但我知道,我也可能是某个八卦的男主人公,而内容大概是:
     一大学毕业生才工作几个月就不干了,至今待业.
     而其他健身的人可能会有如下反应:
     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人会觉得就业环境不利于大学生发展.
     传统的长辈会觉得现在的年轻人娇纵任性不能吃苦.
     80后会觉得当年也经历过这些.
     在校生会觉得应该考研出国甚至考公务员.
 
     这就是健身房里那点儿事.

Delay No More

•2010/02/22 • 3条评论

     广州
    

     在广州的旅行只有50%与我计划的大同小异,另有50%完全出乎意料,但却令人回味.广州以前只是我路过的一个城市,十一年前的春节我在这里转车,与其他几十万急切回家的人一同坐在火车站前广场上临时搭起的候车大棚中.那一年,我真正理解了"春运".
     于是广州在我的印象里变得吓人与可憎,虽然我知道这并不是它的本意.
     亚运前的广州像极了奥运前的北京,一派大兴土木,一派临时抱佛脚.市政设施在维修,历史古迹在维修,连民俗居所也不能幸免.于是我们在一片脚手架与围挡中寻找最原汁原味的广州.
     陈家祠是我去过的为数不多的祠堂之一.我记得旅行的前一天我和King One出去逛街,打扮低调华丽的King One从衣领中扯出精心折叠过的围巾一角,然后向我大喊"细节!牛逼的细节!"于是旅行中我也努力寻找每一座城市的细节,却没有想到在广州的第一站便给了我这么多.
     祠堂的规模暂且不说,那繁花似锦的雕饰便足以让人叹服.祠堂仅仅是乌砖黑瓦的建筑,却在每一条屋脊上着大力雕饰.论形制当然无法与故宫太和殿侧脊上的十只石脊兽相比,但它却以自己浪漫的方式让人过目不忘,就像一位一袭黑衣却着一双红色高跟鞋的女子.
     祠堂中一部分房间布置常设的展览,向游客介绍广州以及广东的传统手工艺技术及产品;另一部分房间的展物则时常更换,虽然仍然是手工艺品,却用当代艺术家的作品来呈现,使得整个展览一脉相承,一气呵成.我甚至不用去博物馆,便已穿行于纯正文化中.
     在上下九的时候我问"这里相当于北京的哪儿?王府井还是西单?"第二天在北京路上我又问了同样的问题.被问者莞尔一笑,告诉我她没去过北京,但总之这里就是商业街.被问者是表哥的女友,地道的广州人,于是在广州的旅行终于让我摆脱于一个肤浅旅行者的身份,我甚至一天只走两条街,而放慢的不仅仅是脚步.
     在广州的唯一一顿晚饭,是表哥女友的家人张罗的,比食物更悦人的还有谈话.从广州历史到当下民生,我以一个广州人的思维同他们一道抱怨或热爱这座城市.
     在广州的服务员绝不会主动以普通话与你交流.我终于忍不住好奇问道:"难道所有的服务员都是本地人?"正为我们盛汤的经理笑道"我是兰州人".
     我知道"食在广州",却没有想到"食"可以占据广州人生活中如此重要的一部分,这不仅仅是煲锅汤.表哥的女友对待食物有着极其挑剔的态度,于是我在广州的每一次味觉体验或廉价或昂贵,都始终让食客精神饱满.
     在沙面的时候碰巧遇见白天鹅宾馆的职工在举行拔河比赛,震耳欲聋的呐喊声回荡在几百年的古树与老宅间.
     在宾馆里遇见一群外国夫妇在拍集体照.再仔细一看,发现每对夫妇中间还有个中国小朋友.哦,我想我碰到组团来领养中国孤儿的外国友人了.那些小朋友天真烂漫,在大堂里载歌载舞.只是,他们知道自己的命运其实已经被改写了么?那些曾经出于自私或迫于无奈的中国父母此时也会心痛么?
     旅行中我唯一一次看到珠江,便是站在白天鹅的门口.恍恍惚好像回到曼谷,站在湄公河畔.在江边,我遥望了江中的二沙岛,发现自己一直将它理想化.理想中的二沙岛就好像塞纳河中的西堤岛一样,不大,却充实.可惜我眼前的这个岛无异于我所站的江边,让我有些失落,虽然我知道自己欠缺深入.
     我一直计划着去趟珠江新城,去看火炬般的电视塔,去看广州的新一面.却没有想到我就这样在老城区不知不觉漫步了两天,一直在品味一个老广州.

     香港

    

     这并不是我第一次来这里,但这里对我而言却完全陌生.我想要体味这里的一切,我是说,一切.
     我的旅行从旺角开始.我知道"旺角"这个名字还是因为一部叫<旺角黑夜>的电影.事实上这部电影我到现在都没有看过,但却因为片名而让我笃定,这里应该是血雨腥风的巷战战场,布满了黑社会的尔虞我诈.
     从地铁出来却发现这里忙碌与热闹,狭窄的街道也被各色商贩占据,你甚至可以买到十元三条的内裤.转过路口,又便是鳞次栉比的写字楼.忽而街角的交通信号灯变绿,人们交换地盘完成于10秒,像一幕短剧.在香港的几天中,我关注着每一个身边的路口.我知道,那里上演着最鲜活的演出,紧凑地令其中及周遭的人不能忘乎所以.
     我在香港体验了两种从未体验过的交通工具.有轨电车成为我在旅行中的主要代步工具之一.我甚至没有任何目的地,只是从香港岛的一端坐到另一端.于是,香港的每一幕场景都从我眼前闪过,而演出票价仅仅两元.
     全家在某天傍晚又登上目的地是公海的邮轮.船中果然别有洞天,而最热闹的不过为赌场.我们搭载的邮轮于是也并不主打观光牌,就好像在夜晚登上甲板,只能看到一团漆黑与混沌,没有丝毫光亮,若没有这艘船,人也便绝望.我想起了Jack 与Rose的爱情,现在看来,愈加刻骨铭心.赌场里大部分赌客是当地人.与我同桌的香港妇女小赢几把后便匆匆离去,投入别桌的战斗中.这里的每个参与者都抱有不同的心理,而不知此时闪走的人又在为了什么.
     有天晚上我和老豆去了山顶.本来是想不免俗地眺望香港夜景,结果缆车到了山顶却如同到了寂静岭,大雾弥漫,连山都看不到.我们在山顶的mall里钻来钻去,后来到了什么观光平台,于是水汽在我们身边舞蹈.我什么都看不到,但好像又什么都看到了一样.老豆说,可惜你这次来香港没有看到夜景.我反问道,为什么一定要一次把什么都看到?
     在香港我甚至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购物行程.HMV的CD,三联的书,商务印书馆的明信片,通利琴行的琴谱以及7-11的香口胶.我抱歉地对老豆说,我没能为推动香港的GDP而出力.所以现在我只能写一些字,期望你们可以被吸引去.
     有天坐电车,看见立交桥下蹲着位老妇人,拿着一把燃烧的纸挥舞着.突然想起大学时Woodie说的"打小人",竟然就这样被我偶遇.在书店里,我本意是买几本内地不出版的书,却也被当地大胆的尺度震慑到.至于谁谁谁逼死谁谁谁的揭密,我忽然失去对一切自由言论的向往.我完全不喜欢香港的报刊.几百版的内容除去广告所剩无几.体育新闻几乎只是各比赛的对阵图及赛果,以供人们下赌注;财经新闻几乎只是股市行情;而娱乐版更是不堪入目,比猫扑还猫扑.在这座豪华而炫丽的城市背后,也有着它最肮脏最市井的一面.
     年三十的前一天从香港回到深圳.地铁上每个人都拿着一束鲜花,这样的新春准备对一个北方人来说的确不多见.于是香气与色彩充盈整个列车,让人知足.

 

     深圳
    

     刚到深圳时还在为能穿短袖而欢呼雀跃.结果刚过完年便来寒流,在家里活活能吹出白气儿,当时我就震惊了!我问姨妈为什么不开空调,姨妈说家里的空调只能制冷不能制热.我大惊!世界上竟然有只能制冷不能制热的空调!继而姨妈大惊!世界上原来有又能制冷又能制热的空调!看当地天气预报,6度;再看北京天气预报,8度.当时我就崩溃了!
     深圳不是什么有文化底蕴的城市,这也是不争的事实.我在深圳的唯一娱乐便只能是逛街.但是除了两三个大型购物中心外,其他商场也都只是三线城市水准.市中心的高楼参差不齐,甚至掩映着众多的烂尾楼;加之2011年大运会前的市政建设,整座城市乌烟瘴气.我突然想起韩寒篡改的上海世博会宣传口号:城市,让百姓死得更早.
     无聊的我在深圳看过两场电影,都是烂俗的贺岁片.有一场因为没有普通话版竟然是惊人的粤语版!我跟表哥说,如果没有字幕,我就愤然离席.想听赵薇说广东话么?请去观赏<锦衣卫>.
     姨妈家在一个植物园旁边,里面有座庙,香火非常旺.年三十白天就开始从门口起大排长龙,而这长龙在接下来的一星期内更是没有断过.初一闲得无聊.全家索性也跟风去烧香,却发现烧香之路更像是不归路,大概主席纪念堂门口也没有这么壮观的队伍.我们在盘山路上走走停停两个小时,终于看见庙顶.原先的一座小庙就这样靠香客的钱造成豪华大酒店样.进庙出庙只用了半个多小时,虽然我也敬了三柱香,但似乎还是感觉少了什么.全深圳的行乞人似乎找到了盛会,列队在队伍两侧吹拉弹唱,好不热闹,只有香客百无聊赖地站在队伍中进退不能,像群傻冒.
     深圳人多的地方还有花市,让我想起北京的庙会,一样干瘪.连维持秩序的武警也不务正业,拿起相机相互留影,十分俏皮.
     寒冷.
     寒冷.
     寒冷.
     后来我的记忆因为南方的冬天而凝固,于是我便也不记得发生了什么.

     这次旅行中选择的音乐是音乐剧<Roméo & Juliette>的原声以及La Oreja de Van Gogh的<Guapa>.前者让我欲罢不能,尤其某句brûler mon cœur d’un volcan(点燃我内心的火山)的歌词.我想,这也是这次旅行对于我的意义.
     Delay No More并不是什么正经英文,只是化作广东话,会别有风味.但是,我不说.

And……there’s no why.

•2010/01/04 • 5条评论
     我第一次看到我的档案,原来是这么工整的一本.
     我看着档案处的人随意地翻着,忽然心酸,原来这就是我的一辈子.
     我看到了我中学的成绩单,我看到了有人给我写了评语,我看到了我各个时代的1寸照,却看不到我的未来.
 
     我终于不用再过着每天晚上6点才知道明天休不休息的生活;
     我终于不用在别人休息时上班却在别人上班时休息;
     我终于不用再每天只喝一次水只上一次厕所;
     我终于不用再每晚做梦都卖保险或者追丢失的单据凭证;
     我终于不用再对无事生非的客户陪笑脸;
     我终于不用再参加喝半斤白酒的饭局;
     我终于不用再违心讴歌让我恶心的人与事;
     我终于不用再做工作环境中的唯一一个大学生和妇女们讨论家长里短.
 
     只是,我找回了生活,却没有了工作.
     And……there’s no why.